- 平城區23校五洲分校數學教研活動小記
為提高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日前平城區平城區23校五洲分校開展了以“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深度學習’”為主題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是日,李英華副校長首先介紹了本次觀摩活動的主講老師吳正憲,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現任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中心小學數學室主任, 多年來,致力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從“小學數學歸納組合法”到“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創新精神的四步曲”,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她的數學教學被稱作“愛與美的旋律”。
吳正憲老師以一段小孩經過自己的探索最終成功下床的視頻引出應如何使兒童更具有成長性,提出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深度學習,應該是數學教師探索的一條道路。她強調,不管怎樣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必須堅守兒童立場,以兒童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在“保護兒童成長利益”的前提下,來開展一切教學活動,要把眼光放的遠一點,不能過于只看眼前。如果只看眼前,一秒鐘把孩子從床上抱下來解決問題了,但是今后孩子他自己要活動,自己要成長,他必須要經過一次自己不斷地參與實踐、嘗試的這樣一個過程,失敗了再來,不斷的感悟、不斷積累經驗,這就是孩子的成長。
接著,吳正憲從三方面提出應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深度學習:一是兒童“深度學習“的學習樣態,“深度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引領兒童,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使兒童全身心的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這里特別談到了“教師指導下”教師的作用是什么,談到了“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有思考的樂趣,探究的欲望,能夠全身心的去體驗。
二是把握整體結構,促進深度學習。徐正憲老師通過“數與運算”主題教學作為例子證明了“深度學習”要“全身心的參與”,“要有挑戰性的問題”,要“有主題式的教學的建構”的過程,那么我們就要整體地建立知識結構,來促進學生對問題深入的理解。
三是重視深度理解,促進融會貫通。學習方式的改變,如果還是老師講、學生聽,一個知識點的這樣去講完,學生不可能融會貫通。
觀摩結束后,該校數學老師們針對此次教研交流了各自的收獲,提出要不斷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對話交流,通過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讓他們能夠對數學的本質理解;通過在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讓他們不斷的發現、提出問題并進而積極的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去感受數學的魅力,數學的價值,數學的力量,那么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信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對未來的學習更有期待,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習,不斷的實現每個孩子自身的成長。
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讓該校數學教師受益匪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時代賦予學校的使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育人的目標。該校負責人表示,必須充分認識“雙減”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深度學習,以課堂為立足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一路前行,走向成功的彼岸。
編輯整理 曹珂
-----------------------------------------------------------------------